福建景点导游词:三坊七巷闽都文化游导游词

发布时间:2010-01-20 共7页

【严复故居】

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毛泽东推崇严复和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一样,是中国近代“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人物的杰出代表。

严复于1854年1月8日出生于福州市南台,少年时期,严复先在福州船政学院接受了西式的教育,后赴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学习。留学期间,严复对英国的社会政治发生兴趣,涉猎了大量资产阶级政治学术理论,并且尤为赞赏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回国后短暂地在福州船政学堂从教一年,从此开始了执教天津水师学堂长达二十年的历史,对于近代海军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严复还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等职,更从海军界转入思想界,积极倡导西学的启蒙教育。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1912年严复受袁世凯之命担任北大校长之职。

这样一个脑中装满西方资产阶级理论学说的人,犀利的双眼早已透彻看穿中国铁板一块的旧制度的弊端,然而非常奇怪的是,从西方回来后,严复有很长一段时间里,曾经对科举恋恋不舍。在他身为北洋水师总教习,甚至副校长、校长之后,竟还先后参加过四次乡试。先是为自己捐了一个应试的资格,然后1885年回福建应乡试,没有中;1888年、1889年两次入京参加顺天乡试,又没中;1893年4月,他不小了,已近不惑之年,竟再回福建应试,还是没有中。甲午战争,中日在海上一场恶战,这场战争几乎就是大清国彻底走向衰败、日本迅速走向强大的一个分水岭,那么对于严复来说,是不是也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呢?那以后,他从八股文中解脱出来,斗士一样跃上战场了。1898年,严复译述《天演论》单行本出版,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化原理,阐述其救亡图存的观点,对处于列强瓜分中国、民族危机深重年代的中国人民,起了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

改良主义思想倾向与严复早年的战斗性格截然不同,却又有着一脉相承的必然性,使他对十月革命持批评的态度,甚至对封建帝制的复辟也持明显的同情立场。这一点无论从他早年对封建帝制的情感上的留恋中,还是从他晚年的政治思想中,都可以看得十分清楚。严复在运用西方思想武器改变中国现状的愿望无法实现,又发现资本主义也不能解救中国的情况下,必然地选择了向传统文化寻求济世良方的道路。历史在演进,个人认识总带有局限性,尽管严复晚年有迷惑与彷徨,但他通过政论文章和八大译著,第一个比较系统地将西方资产阶级的学术思想、政治制度介绍到中国,给国人带来新鲜的资产阶级世界观,对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60岁之后,严复就得上了哮喘病。1920年底回福州养病时,时任福建省督军兼省长的李厚基为他买了这处建筑。李厚基是海军总长刘冠雄的保荐下,才获得这个位子的,所以一直对刘大人感恩戴德。而刘冠雄除了跟严复是老乡外,又是严复在北洋水师学堂任教时的学生,就因了这层关系,见严复千里迢迢回到福州,李厚基先殷勤地把他接到督军府“洗尘”,又以房子作为礼物拱手献上。房子不大,也就六百多平方米,却简朴实用,可惜他住得却并不舒服。1920年10月29日起,郎官巷16号的花厅楼上又开始不断传出一个老人粗粗的喘气声,太痛苦了,为了止疼,医生给他开出“特效药”,他病不择医,一口吞下,谁知竟是鸦片,而且一次成瘾,病却还是每况愈下。如今看上去极不起眼的老巷中,中国近代一位在思想界产生过极大影响的老人合上了眼睛。他把自己最后的灵魂永远放进幽静的郎官巷中。

严复故居由主座和花厅给成,建筑从北朝南,占地面积600余平方米。主座双重大门向前,前有装在石门框内木条隔扇门(又称宁波门)、后有装在石臼上的串桶大板门。大厅是清朝同治年间建的,距今有100多年的历史,大厅摆放案几、八仙桌、茶几和椅子都是晚清时期的文物。花厅是民国时期建的,后面还有回廊。

【二梅书屋】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梅书屋,始建于明代,至今为止已经有三四百年的历史,占地面积有2016平方米,前后左右共有五进,从郎官巷一直通向塔巷,一座宅院横跨两巷。这里曾经是清代的进士林星章的住宅。

这里是门头房,大家请上面看!在顶部饰以弯椽卷棚,两侧驼峰鹿形浮雕的两旁饰以莲花。在插屏门两侧门柱上方是“鹤鹿同春”浮雕。这里是房子的前天井,前天井三面回廊,东西两侧女儿墙主要起到挡水功能,让回廊瓦面的水不溅到厢房内。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一进厅堂,这座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木构架。正中间用彩金插屏门隔成前后两个厅,东侧厢房隔心是用藤条编织成盘缠纹的花饰(这是房主在民国的时候制作安装的),门扇、窗扇、壁板全是用楠木制成。这里是清代的建筑,下面请大家欣赏清代精雕细琢的木制雕刻:挑檐下四出跳插拱两侧雀替透雕“如意云”图案,出跳处饰以鸱吻(龙生九子之一,管消防的),檐柱下青石柱础刻以“四季花卉”图案。轩廊上卷棚饰顶,明间、次间卷棚两侧梁架上驼峰均饰以“平安富贵”图案。明间厅堂前襻间倒人字拱上施一斗三升,厅堂上六角形褪色红漆灯杠两侧配镏金“孩童戏狮”图案。厅堂四扇漆金插屏门,插屏门上有“瑞云夔龙”贴金纹饰。

大家在参观中可以发现,在三坊七巷的建筑基本上是不带油漆的,保持木头的原色,看上去古香古色,而只有灯杆和插屏门是带有颜色的,有的观众会问,为什么有的插屏门是黑色,而有的是红色的呢?那是因为颜色不同代表着建筑年代的不同,在明代一般是上黑色的油漆。据有关人士讲当时的君主姓朱,所以民间禁止用朱红色,发展到清代就用红色的了。所以大家也可以通过插屏门的颜色辨别建筑的年代了!在插屏门上有贴金饰纹,除了吉祥如意之外,在民间风水学上有金生水、水火相克的说法,所以也有插屏门贴金有防火的寓意。

大家再看上方的灯杆,它摆放的位置也是很讲究的,如果灯杆在中柱的内侧,说明这家主人的事业在本地发展,而在中柱的外侧则说明主人的事业是在外地、甚至漂洋过海发展。据说以前的主人如果将宅院卖掉,会将灯杆带走,新的主人会在上面放一根新的灯杠,图个人丁兴旺。

大家现在来到这里就是第四进二梅书屋的所在地,书屋自成一体,坐落在整座宅院的中心部分,远离了室外的喧哗,显得格外的幽静,也是古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真实写照,书屋前后共四间书屋是主人林星章藏书、阅读和写字的场所。因为主人林星章喜欢梅花,就在自己书屋前种上了两株老梅树,枝繁叶茂,因此林星章给整座宅院取了诗情画意的名字“二梅书屋”,也是福州最著名的古书屋之一。旁边这里为“雪洞”林星章将它称为“七星洞”冬暖夏凉。“二梅书屋”建筑中以假山、雪洞等为通道,在全国建筑中独具特色,也是福州明清时期典型的民居代表。

大家现在来到的是整座宅院的花厅园林部分,花厅坐北朝南,面阔三开间,前后四间厢房。大家请看!所有隔扇、槛窗、墙裙等皆用楠木制成。窗子都是双层漏花,冬夹窗纸,夏蒙窗纱。厅堂两侧的隔扇隔心部分都有水彩画,有戏剧故事和花鸟树木,背后还有书法题款。各位观众请看庭院中:厅前小花园有两侧分别有两座八角亭,院中有一株百年的荔枝树,树后假山均用海石和太湖石垒砌而成,并设有台阶可上假山顶部,这是三坊七巷内假山的共同之处。中国科学院院士林惠民也曾在此居住过。

塔巷

出了二梅书屋,我们来到的是塔巷,全长295米。为什么叫塔巷呢,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到巷口坊门上的小塔了吗?塔巷有千年历史,顾名思义在这条巷里曾经有座塔,是唐代闽王王审知的部下所建,名为“育王塔”。五代王审知大力提倡佛教,在城里大盖寺院,福州在五代时有大大小小700多座寺庙和各种塔,宋太守谢泌曾经写到:“城里三山千簇寺,夜间七塔万枝灯”,是当时福州城内的一大奇观,这七塔包括现在的白塔、乌塔以及这条巷里的育王塔。育王塔被视为福州文运兴盛的象征。明代时废弃消失了。到了清代有人在巷门上立起了一座袖珍塔,作为古迹纪念。

南后街

出了塔巷,我们将穿过南后街前往三坊中的第二坊——文儒坊。南后街是福州城内“三坊七巷”的中轴。它的东侧有七巷,西侧有三坊。这里柴米油盐、日常生活所需三十六店(各行各业)一应俱全,还有专为文人服务的刻书坊、旧书摊、裱褙店,以及元宵、中秋两节的灯市。“五四”时期南后街出了三位有名的才女,分别是谢冰心、庐隐、林微因。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