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景点导游词:三坊七巷闽都文化游导游词

发布时间:2010-01-20 共7页

南后街

【泔液境】

北宋庆历元年(1041年)太常博士苏舜元在福州任职时,为解决城内居民生活用水,在城内杨桥巷、澳门路侯官县前、桂枝里安泰桥下、南后街甘液坊(今泔液境)等处主持开凿了12口水井,这些井被福州民众称为“苏公井”。如今苏公井大部分在城市的扩建中消失。在修复三坊七巷古建筑时,发现一石门框上有一块镌“泔液境”三个阴刻鎏金字的石匾,泔与甘通假,意味甘甜,液这里指水。在砖土结构的残墙边,还发现一口已近干涸的水井,这口水井是南后街近千年历史的见证。未拆前这里有一条小巷,小巷因此井而得名称“丰井营”,这口井即为宋代福州城内赫赫有名的“苏公十二井”之一。为使“苏公井”及泔液境历史元素得到有效保护,对泔液境原地保留,不加任何修饰地采用双层钢化玻璃罩进行科学保护。玻璃罩帽沿下和罩子四周底部都能通风。玻璃罩外围地基下砌,四角留有排水孔。

【蓝建枢故居】

各位来宾,接下来请继续参观三坊七巷内的名人故居,民国时期海军司令蓝建枢的故居。在民国海军37年的历史中,曾经先后出现了11位海军司令,其中有8人为福州人,而三坊七巷就走出了6位海军部长,司令,分别是:萨镇冰、谢葆璋、刘冠雄、林葆怿、蓝建枢和陈季良。

大家看到这里青砖外墙就是蓝建枢故居。蓝建枢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第三届驾驶班,之后留学美国,担任民国的第五任海军总司令,授海军中将衔。

大家里面请!(站在厅堂)这部分建筑建于清代,民国时期修葺过,建筑面积1029平方米。面阔三间,进深七柱。里面的这座建筑是蓝建枢晚年所建,采用青砖与木砖混结构,因为蓝建枢曾经赴美留学,所以他所建的建筑带有西式风格,为中西合璧的建筑,也反映了蓝建枢受到了西方思想的影响,这与旁边清代中式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整个宅院的建筑集清代,明国时期,西式建筑风格为一体的一座建筑。

请随我往里面继续参观,请这边看!在这里门扇上的雕刻非常的特别,在上面有四个大字从右至左为“福、禄、寿、喜”四个大字,大家可以上前看一下,这里非常特别的是所有的木刻没有用一颗钉子和粘合物,都是铆上去,工艺精湛而且细腻。我们脚下踩得也都是木制的地板,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在地板上有方形的孔。那是因为福州气候潮湿,将地板打孔以防潮通风。这几个孔还起到“空调”的作用,因地下空气流通,凉气会从孔透到室内,可以调节室内温度,可使房屋内冬暖夏凉。大家这边请!这座建筑建于清代,上方有“一路连科”的图案,在下方有八卦的木刻,在古时很多人都信奉佛教,从这个八卦的木刻不难看出而蓝建枢是信奉道教的。

吉庇巷、光禄坊

吉庇巷俗呼“急避巷”。 传说,家住吉庇巷的一个穷秀才,叫郑性之,家境贫寒。有一年,又到寒冬腊月祭灶的时候,家里却没有钱买祭品。早上,郑性之硬着头皮,到巷口卖肉的店里,求老板赊点肉。正好老板不在店里,老板娘看着郑性之可怜,颇为同情,就赊了点肉给他。郑性之高高兴兴把肉拎回去煮了。谁知道,那肉店老板回店后,知道老婆把肉赊给穷秀才郑性之后,满肚子不高兴,就冲到郑性之的家里,把刚煮好准备祭灶的猪肉夺了回去。

郑性之当然也生气了,哪有这么欺负人的!但是没办法,谁叫自己穷呢。他只好在纸上画了一匹马,好烧了祭灶。想想又不甘愿,就在那纸上题了一首诗,表达自己的心情:“一匹乌骓一只鞭,送君骑去上青天,玉皇若问人间事,为道文章不值钱。”穷秀才郑性之虽穷,却有志气。他发奋读书,终于在嘉定元年考了进士第一。当年郑性之穷困潦倒的时候,受到一些势利小人的欺负。而当他衣锦还乡的时候,一些人心中有愧,担心受到报复和羞辱,自然要急急忙忙躲避。据说那肉店老板就是感到无颜见郑,急避到暗处。因此此巷就有了"急避巷"的怪名。明代以谐音改巷名为"吉庇巷",取吉祥如意,庇境安宁之意。在吉庇巷口,就有福州著名的百年老店“安泰楼”酒楼。

光禄坊是“三坊”中的第三坊。光禄坊 原名玉尺山,又名闽山,是福州俗语中“三山藏”之一。历史上,光禄坊内有一座法祥院,俗称“闽山保福寺”。当时曾任过光禄卿的福州郡守程师孟时常到此吟诗游览,僧人就刻了“光禄吟台”四字于石上。为了感谢僧人,他吟了一首诗:“永日清阴喜独来,野僧题石作吟台,无诗可比颜光禄,每忆登临却自回。”光禄坊的名字就从此而来的。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