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08年自考社会传播学考试大纲

发布时间:2012-07-25 共12页

  第九章 社会传播的内容和相关因素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章要了解传播者和受传者的心理特征和表现的有关内容,掌握本章中社会传播有关的理论,熟悉传播与文化、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本章中的社会传播与其他相关因素的联系。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传播者的心理特征和表现
  (一)自我感觉亢进
  1、人际信息传播过程
  2、组织信息传播过程
  3、大众信息传播过程
  (二)轻视受传者
  社会传播机构轻视,甚至歧视受传者情况由来已久。著名的社会信息传播理论中的“靶子论”就是典型代表。
  1、人际信息传播过程
  2、组织信息传播过程
  3、大众信息传播过程
  (三)控制心理
  1、传播地位
  2、信息垄断
  3、信息传播过滤
  4、信息传播噪音
  (四)自我感觉减退
  在社会传播过程中,无论是传播者还是受传者,在发送和接收信息的时候,对信息的敏感度大大降低。这样,即使信息内容传播到受传者,受传者仍然反映迟钝,麻木不仁。这样的信息传播无法产生应有的传播效果。而传播者不能及时感觉信息传播内容失误或者偏差,不能察觉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出现的噪音,不能知道噪音处,都是自我感觉减退的表现。
  第二节 受传者的心理特征和表现
  (一)受传者心理
  (二)受传者心理需要
  马斯洛有关人的需要层次理论对人的需要进行划分,马斯洛设立人类基本心理需要结构,将人类的基本心理需要依次划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人类的生理需要层次;第二层次,是人类的安全需要层次;第三层次,是人类的归属和爱的需要层次;第四层次,是人类的自我尊重的需要层次;第五层次,是人类的自我实现需要层次。
  (三)受传者主要心理和表现
  1、二级传播——意见领袖
  意见领袖:在社会信息传播过程中,这种人对于社会信息传播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内容的相信与否,是以自己所信任的人的决定为准则。这种受到别人毫无保留的信任的人我们称之为“意见领袖”。
  1、怀旧心理
  2、好奇心理
  3、从众心理
  4、求新心理
  5、逆反心理
  6、排斥心理
  7、攀比和好胜心理
  8、荣誉心理
  9、实证心理
  10、合群倾向和独立倾向
  (四)各种受传者的行为和心理特征
  受传者的分类
  (1)受传者年龄
  (2)受传者性别
  (3)受传者的民族民俗
  (4)职业段
  (5)知识段
  (6)区域段
  (7)信仰和宗教段
  第三节 社会传播与文化
  (一)文化传播现象
  1、宗教的传播
  2、民族文化的传播
  3、社会功能
  (二)文化影响传播
  1、维护模式原理
  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提出一个理论,他认为文化子系统功能是维模,即模式之维护功能。在文化传播中,维模功能为一种文化机制,可使文化圈对外来文化起到选择作用和自我保护作用。
  2、适应原理(文化适应)
  文化适应是影响文化传播的重要机制之一。它反映了文化的一种选择性,是与维护模式原理密切联系的。如果说维护模式原理是从文化传播的接受者角度讨论文化保护对传播影响的话,适应原理则从文化传播者的角度涉及了面对文化保护的文化适应问题。
  3、优势扩散原理
  优势扩散原理告诉我们,越是先进、发达、文明程度较高的文化,越容易得到传播和扩散,反之亦然。文明文化通过其优势扩散的功能,传入世界各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4、传播圈层原理
  传播圈层原理是指由于文化本身具有圈层性,致使文化传播也具有了圈层性的因果关联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是一定数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因素,以程度不等的聚结形式在地球上广泛传播的结果。
  (三)传播影响文化
  熟悉传播影响下的文化现象有文化融合、文化增值、文化积淀、文化分层、文化变迁等。
  1、文化融合
  2、文化增殖
  3、文化积淀
  4、文化分层
  5、文化变迁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