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08年自考社会传播学考试大纲

发布时间:2012-07-25 共12页

  第三节 受传者研究的理论
  (一)个人差异论
  (二)社会类别论
  (三)社会关系论
  (四)文化规范论
  (五)社会参与论
  第四节 影响受传者的相关因素
  (一)受传者的立场
  (二)受传者的倾向
  (三)受传者的行为
  (四)影响受传者的环境因素
  (五)影响受传者的群体因素
  (六)受传者的权利
  最早提出“受传者权利”这一理念的是美国学者J·A·巴伦。他在《对美国媒介的参与权利》(1967)一文中指出,为了维护大众信息传播媒介受传者的表现自由,保障他们参与和使用信息传播媒介的权利,必须承认公民对传播媒介的参与权。这就是以后形成的“社会参与论”。
  第五节 受传者的反馈
  (一)传播过程的反馈
  社会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反馈”是指从受传者送回给传播者的少量意见信息,“告诉”传播者关于传播者信息是如何被接收的。
  (二)受传者反馈的特征
  1、延迟性
  2、间接性
  3、代表性
  4、累积性
  5、量化性
  (三)不同类型受传者的反馈
  在人际传播过程中,受传者的反馈是主动的、直接的、即时的、集中的和明显的;在组织传播过程中,受传者的主观能动性比较明显,传播者和受传者的反馈是比较主动的、直接的、即时的、集中的和明显的;在大众传播过程中,受传者的主观能动性较差,传播者和受传者双方分离。
  (四)取得受传者反馈的方法
  调查研究组织一般采用下列几种办法获取反馈信息:
  1、个人访问法
  2、电话访问法
  3、一周日志法
  4、机械记录法
  (五)反馈检验传播效果
  反馈有助于传播者检验和证实传播效果。检验和评价传播效果最直接、最真实、最权威的标尺和最可靠的依据是受传者的反馈。
  1、传播方向、内容的检验
  2、传播媒介环境的检验
  (六)正确对待受传者的反馈
  1、注意吸纳多数受传者的反馈意见
  2、注意听取传播学者和有关专家的反馈意见
  3、充分尊重“守门人”的反馈意见
  4、注意疏导庸俗需求、规避不良倾向
  第六节   受传者价值
  (一)传播中受传者价值的认识
  1、社会信息传播过程中的要素
  2、信息化社会的需要
  3、社会信息传播媒介争取受传者的需要
  (二)受传者的价值
  1、继续传播
  2、影响传播者
  3、影响传播过程
  (三)网络时代的受传者
  1、网络受传者
  网络时代的信息受传者将由被动的信息接收转变为主动的信息接收者,同时其自身还可以轻易成为信息传播者。
  2、地位
  信息受传者将可以随时同传播媒介的工作者及机构在传播媒介上直接进行实时的、面对面的视频、音频对话。这样,信息受传者将与信息传播者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上。
  3、信息权利
  三、考核知识点
  1、受传者
  2、受传者的特征
  3、受传者研究的理论
  4、影响受传者的相关因素
  5、受传者的反馈
  6、受传者的价值
  四、考核要求
  (一)受传者
  1.识记:(1)受传者;(2)社会传播受传者的基本功能。
  2.领会:(1)受传者在传播中的位置;(2)受传者的类型。
  3.应用:有目标地确定受传者。
  (二)受传者的特征
  1.识记:受传者的特征。
  (三)、受传者研究的理论
  1.应用:(1)个人差异理论;(2)社会分化理论;(3)社会关系理论;(4)文化规范论;(5)社会参与论。
  (四)、影响受传者的相关因素
  1.领会:(1)受传者的立场;(2)受传者的倾向;(3)受传者的行为 ;(4)受传者的权利。
  (五)受传者的反馈
  1.识记:(1)受传者反馈的特征 ;(2)反馈检验传播效果。
  2.领会:(1)传播过程的反馈;(2)不同类型受传者的反馈;(3)取得受传者反馈的方法。
  3.应用:如何正确对待受传者的反馈。
  (六)受传者的价值
  1.识记:受传者的价值。
  2.领会:网络时代的受传者。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